标题: 里昂双年展:生活过剩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o0o0o0o0o
苹果
Rank: 5Rank: 5


UID 356
精华 4
积分 341
帖子 109
威望 341
艺术币 362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1-1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11-23 20: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里昂双年展:生活过剩



里昂双年展现场图片



  今年第十次里昂双年展是这座法国最安静的大城市在过去20年来最大规模的艺术盛会,在被塞纳河与罗纳河夹挤的中心城区,双年展的宣传海报铺天盖地,它们像风暴一样以官方的名义“袭击”着城市,“压迫”着人们的生活。这就如同当今社会所有以同样方式达到宣传目的的商业广告一样,可口可乐与艺术展从这个方面出发,是同一回事。

  在全城的关注下,今年的展览显出了两个不同。一是策展人,来自中国的侯翰如,现在他定居在三藩市,并为三藩市艺术学院工作,在结束这次展览后,他就要迅速赶回美国进行别的艺术项目。侯翰如的选择为原本乏味的惯常以“庞大叙事”形式出现的展览模本带来了很多新意,尤其是对于中国及美国艺术家的选择。第二个不同是展览的主题—“每日的壮观”(The Spectacle of the Everyday),这次主要探讨话题以及选取标准来自“生活日常物品”,开放式的策展思路也让人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作品,并且产生了不小的争议。

  本次展览的开幕仪式设立在了四个展览空间中最大的“La Sucrière”,它的意思是“糖”,因为这里曾经是里昂的制糖工厂的所在地,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可爱的名称。在LaSucrière三层的展示空间内,大部分艺术家的作品都以日常物品的原始形态出现,它们的角色接近于时间隧道中的停留者,由于造物主的更迭,才有了出现的理由。这里的51件作品也印证了日常物品经过艺术家的眼光被放大的过程,尤其是一系列录像作品,引起了参观者的广泛讨论。中国艺术家林一林的《一天》是他的代表作,艺术家本人同一侧的手和脚被一副手铐绑住,并且在闹市行走。这样的冲突被策展人侯翰如形容为“艺术家与社会发生的关系的连接”。与林一林同样的选择还有用循环录像与一组静态相片展示不合时宜者或物品侵入社区街头的艺术家Adel Abdessemed,以都市街头地热系统为指代对象的艺术家Mark Lewis的作品《冰冷的清晨》,而来自巴黎本地的艺术组合HeHe则通过一个有趣的仰视视角来拍摄一辆喷射着烟雾的玩具模型车在马路上与真实引擎的对话。这些借助还原力最强的录像方式表达的作品让双年展充满了开放的语境,对于日常生活的理解,也正是人们平时最容易忽略的部分。

  以La Sucrière为南方原点,在此向北依次为今年里昂双年展的另外三个展览场地。Bichat库房距离La Sucrière只有两个街区,这个偌大的空间只有一件作品,这就是来自里斯本的艺术家Pedro Cabrita Reis呈现的日光灯管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沉睡者》。《沉睡者》的叙事来自生活中的基本照明素材,在长明灯光通过透明屋顶得到自然日光的出现与消失的过程中,时间的意义通过众多日光灯开关与环境的明暗变化得以说明。由Bichat继续向北是Bullukian基金会的所在地,这里位于里昂市区最中心区域的Bellecour广场北侧,不大的展厅与一处悠闲的后庭让人感到不同,院中的樱桃树下人们在闲谈,人们排队走入来自柏林的艺术家SophieDejode与Bertrand Lacombe建立的“空中城堡”。



里昂双年展现场图片



  本次里昂双年展把最神秘和最大型的作品都放在了城市最北的里昂当代艺术美术馆中,它位于城北罗纳河东侧,这是一个新区,在美术馆附近有电影院、商场、酒店以及一间赌场。被开发而出现的美术馆正像这次展览表达的一样,让人们在领略展览之前先见识到了真实世界的壮观。里昂当代美术馆一共分为三层展示艺术家们的作品,其中整个第二层被来自巴黎的艺术家Sarkis“承包”了,他在这里和大家玩了一个游戏。Sarkis通过霓虹灯广告和公共指示牌把室内的空间营造成了一种夜晚户外的情景,这里有街道名称的铭牌、公共电话亭、通风管道、被加上颜色的窗户以及非常多的霓虹灯,不同颜色的霓虹灯是展场惟一的光源,它们的出现让夜晚在室内悄然降临。此外艺术家mounir fatmi的一组录像磁带作品也受到了众多参观者的注意,这个作品是艺术家多年来一直进行创作的主题,众多的录像带以阵列的方式进行规整的排列,从中无序地抽出磁带的磁条,这些散落在外的磁条可以被复印机进行影印工作,来者可以自由使用并在此复印一张A4大小的磁带的“X光片”带走。以上这些庞大的作品尽管在视觉冲击上像是重磅炸弹一般冲击着人们的感官,但是它们的制作原料却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这样的转身并不是华丽的,而是艺术家的不同审视角度改变了物质的原有意义。策展人侯翰如也说明了他对此的一些观点:“对于人们来说,‘每一天’的意义在于生活、物品、人以及社会关系等等一切事物的出现,人们越在其中,就越会忘记自己的处境,所以我们才希望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双眼看到‘每一天’的不同,这才有了这次展览的主要话题,以及四个不同的分项目。”

  策展人侯翰如在今年里昂双年展中的个人策展风格十分突出,他的选择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为广泛的艺术世界,尤其是对于那些欧洲观众并不熟悉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来自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艺术家Dan Perjovschi的《讽刺漫画》作品在欧洲的大型展览中是不常见的,这种风格接近美式涂鸦,而内容却充满了讽刺意味的内容。而中国南方艺术家郑国谷的“阳江青年团体”在La Sucrière进行了一场让所有法国人都摸不着头脑的行为表演,这些同郑国谷出自同一老家的已经超过“青年”岁数的人在展览空间内喝酒、吃火锅,还用电脑进行中国南方县城中很常见的网络非法赌球活动,而表演场景也被形成了中国流行的“山寨”风格,所以在场的所有西服革履人士都纷纷表示不解。郑国谷希望人们透过那些“主流创作”能更多地明白他和他的同伴们所选择的难以改变的生活方式。这些作品都传达着发生在他们国家中的民族、民主与阶级等社会问题,这些矛盾所转化的艺术品成为了里昂双年展中比较沉重的部分,人们看到的“生活日常品”讲述的却是更为深层的故事。

  今年的里昂双年展是如此的热闹,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家和参展作品就像超级市场中过剩的生活用品一样——堆积成一种新的形态,你却依旧认得他们是谁。不过这与主题的吻合却再次让人们重新意识到了当代艺术的社会价值,在未来的三个多月中,他们将一直展示给里昂—这座法国最宁静和惬意的城市中的居民。

顶部
[广告]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4-28 03:39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107749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21世纪艺术网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