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异界的风景”——从东京艺术大学油画科展览看日本美术的现代进程(2)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啦啦啦
哈密瓜
Rank: 6Rank: 6


UID 19
精华 6
积分 996
帖子 257
威望 996
艺术币 876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2-10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0-4-28 12: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异界的风景”——从东京艺术大学油画科展览看日本美术的现代进程(2)

战后——扩展的世界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失败宣告结束。这不仅是军事、政治和生产力量的全面败北,也是对近代日本文化的批判及重新认识。1956年日本加入联合国,标志着从战后的孤立境况下重返国际社会。随着政治、经济进入一个相对安定的发展时期,文化艺术也开始一个新的发展周期。日本美术重拾自信,对处于封闭状态的海外文化交流也表现出极大的渴望。可以说,战后美术交织在对西方的反抗与向往的状态中,在守护本土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积极投身国际社会,这种错综的思潮是1950年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时任东京艺术大学油画科教授的版画家驹井哲郎(19201976)的作品《束之间的幻影》所表现的在黑暗夜空中浮游的不规则发光体可谓这一时代的精神写照。


现代主义绘画的出现决定了对近代的批判。这种来自西方的影响以极端的形式对战后日本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年轻画家积极回应西方近现代的各种样式,给画坛带来新鲜空气。面对“日本画灭亡论”,追求新样式的画家们从战争中期就开始寻求日本画的更高意境,借鉴西方绘画的手法、空间观和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将油画的写实性及合理的空间融入日本画,出现了与油画几乎没有区别的日本画。油画颜料的光泽感被移植过来,粗颗粒矿物颜料的涂厚使东方绘画所特有的空白不复存在,描线也随之消失。自1950年代开始,在战前就开始努力探索个人风格的东山魁夷(19081999)、高山辰雄19122007等艺术家更是挣脱了传统的桎梏,在个性表现上独树一帜,更鲜明的独立性和精神性使他们成为战后日本画的中坚力量。



驹井哲郎《束之间的幻影》铜版画、凹版腐蚀制版 18.9x29.2cm 1951年



熊谷守一《风景》布面油画 24.0x33.2cm 1953年





山口薰《竹之园生》布面油画 130.5x162.0cm 1963年




东山魁夷《溪音》纸本矿物色 169.0x117.3cm 1986年


东山魁夷是战后日本风景画的杰出代表,他早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后来留学德国。致力于用油画技法革新日本画,以厚涂法使传统日本画面目一新。画面色彩沉着、构图简约,平面装饰性中孕含着空间之美,辉煌的画面寓意着内在的高雅。他经常只身流连于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岭,捕捉牧歌般的日本式情调。作品体现出他对画面构成的娴熟把握,华丽中蕴积着清冷、孤寂的情绪,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命感觉和丰富的内在表情。东山魁夷的作品渗透着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依恋和淡淡伤感,彰显出哲理与诗意的统一。高山辰雄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他在战后日本画坛十分活跃,求新求变,不断推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而引人注目。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格调高深,题材多是生活中的场面和自然风景。但这些貌似平凡的景物在他笔下表达出的内容却超越了绘画本身,其本质是对人类存在及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尤其注重色彩的品质,善于以色造型,静谧、朦胧中透着深邃。作品的意义远不是停留在对单纯风景的描写上,更是表现出精神力量的强大和生命的丰富。



另一方面,从战后日本油画的发展轨迹中可以发现,它比其他任何形式都更为强烈地追随现代美术的发展趋向。由于技法的采用与引进存在很大难度,画面背后所蕴涵的思想与情感也不尽相同,因此,日本人不擅长的色彩被搁置或有意回避,他们理智地认识到双方在文化背景和艺术形式上都存在巨大差距。在油画五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日本人所热衷的是中国的水墨和版画,日本美术中根深蒂固的平面化、装饰性原则与西方油画的写实性手法格格不入。因此,较之在材料和样式上变革图新的日本画艺术家,许多油画家则逐渐远离架上绘画,采用综合材料等多媒材手法在观念表达上开辟新途,“风景”的概念也与日本传统的自然观、生命观进一步联系起来,成为艺术家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新维度,“风景画”也不再是狭隘的画种概念,而被扩展为艺术创造的方法论,由此构成日本当代美术的主体景观。



中西夏之《强烈的白色目前——II》布面油画、木炭 97.0x116.5cm 1999年




野田哲也《Diary:April 22nd 70,in New York(d)》丝网版画 52.0x68.0cm 1970年





榎仓康二《预兆——海•肉体》摄影 1972年





麻生秀穗《异界纪行》大理石、金属装置180x210x40cm 2009年


野田哲也(1940~)是东京艺术大学油画科教授,对表现个人的、日常的主题有着特别的兴趣,“风景”的概念被他赋予了更为宽泛的内涵。他早年以自己的生活照及拍摄的风景照片作为油画素材,后来转向丝网版画的创作,作品以日常记录式的现实感而富有特别魅力。野田哲也多以包括自身形象在内的家庭成员日常生活为素材,甚至能从持续发表的作品中看到艺术家本人及家庭的生活变迁,他将此理解为“日常的风景”。他的作品总是以具体的日期为标题,尽管让人与时间的概念相联系,但在深层次上意识到的却是时间的消失,体验到作品的无时间性或非时间的本质,使之超越了日常的记录,从个人的普通生活和平凡风景中挖掘出某种普遍性。野田哲也的作品《日记》系列中令人信服地看到了版画如何淋漓尽致地表现摄影的特性,同时还令人领悟到作品所具有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对每一幅画面所倾注的个人感情,营造了让观者展开丰富想像的空间;另一方面,作为纯粹的版画,他的作品也可以与个人情感没有关系。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他的作品中并不只理解为形式化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以精湛的日本传统版画技法生动展现出现代社会的大风景。



    榎仓康二(19421995)也是东京艺术大学油画科教授,他开始艺术活动的1960年代,正是日本社会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传统价值观的崩溃和自我立足点的不明确,使榎仓康二将着眼点放在对现代社会的再评价,即对未定领域的探索上。他将对自我存在的确认行为与环境结合起来,使他的艺术充满思辩色彩。1971年,榎仓康二在巴黎青年双年展上展出作品《壁》,在野外的两棵树之间灌注一堵混凝土墙,其粗糙的物质表面记录下了野外的风吹雨打日晒,使观众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进一步认知自己的存在。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确认自身存在的视点,在榎仓康二的另一类重要创作——摄影中也得以体现。他的摄影并不注重技术性的追求,而是凸显拍摄时自己在现场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说,是当自身面对现场的风景、事物时,重新捕捉和认识自己的存在而进行的拍摄,这种艺术思想在他那幅沿着漫上沙滩的海浪边缘而卧的自拍像《预兆——海·肉体》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本文配图均选自“异界的风景”展)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佐藤道信:『日本美術誕生』、講談社 1996

加藤周一:『日本その心とかたち』、徳間書店 2005

鷹見明彦:『見える風景、見い出される風景、問い返す風景』、載『異界の風景』展図録、東京芸術大学 2009

潘力:《日本美术:从现代到当代》,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戦後文化の軌跡1945--1995』、朝日新聞社 1995

『近代日本美術家列伝』、美術出版社 2004

『美術手帖』2005年第7期、美術出版社 2005


顶部
[广告]
o0o0o0o0o
苹果
Rank: 5Rank: 5


UID 356
精华 4
积分 341
帖子 109
威望 341
艺术币 362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1-1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0-5-3 12: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超喜欢这块石头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3-29 13:42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10995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21世纪艺术网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