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余光中谈毕加索:善变成就了大师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boyun (白云)
西瓜
Rank: 8Rank: 8



UID 2
精华 20
积分 1384
帖子 384
威望 1384
艺术币 159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3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10-14 12: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余光中谈毕加索:善变成就了大师

  由于毕加索的画风变得很多,像孙悟空变七十二变,我们把它分成几个阶段来看。

  毕加索是公认的西方19世纪中叶法国的印象派以来到现在这100多年来,最重要、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他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在他之前的画家画派,到了他面前被他吸收去,集其大成,发展成为他自己的独特的艺术;然后从他身上分出去。在他后面的画家,欧洲的画家十有七八都会受到他很大的影响。要怎么样赞美毕加索呢,我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毕加索是这样子来的,上帝第六天造人,第七天休息,第八天造毕加索。有这么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上帝有所建议,毕加索加以处理、加以实现。什么叫上帝有所建议呢,就是说,大自然的风云雨露,大自然的景色,人间的种种景象,到了毕加索面前有一个“毕加索挑选”,有一个“毕加索解释”,所以倒过来说谋事在天,成事在毕加索。

  毕加索是西班牙人,1881年出生在西班牙南部地中海边的一个海港城市,叫马拉加,我在欧洲旅行时特别去看了一下。他14岁就画得蛮成熟,画他的父母,画他的亲人、朋友画得非常像,这已经是一个天才。不过这样还不够,到后来他的天才成熟了,打破了欧洲以前的传统,把人画得只有他能画出人的那种样子。

  西班牙跟法国、意大利不同,法国和意大利风光柔滑,而西班牙是一块比较荒芜的高台地。这个台地是斜向非洲而背向欧洲。欧洲人认为西班牙不算欧洲,真正欧洲是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德国,西班牙在自然方面比较独立。所以我们这样说,由于毕加索的画风变得很多,像孙悟空变七十二变,我们把它分成几个阶段来看。

  立体主义是怎么来的?

  毕加索在20岁左右去了法国,最后索性定居在巴黎。那个阶段可称之为“蓝色时期”,画的大半都是下层阶级,穷困的夫妻、孩子、流浪汉、不得意的人物。这个时候他是受了多米的影响也受了普鲁斯的影响。这个时期过了以后就到了他的第二个时期叫“玫瑰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的画已经摆脱了犹豫的深深浅浅的颜色而变成了粉红色。粉红色表现生命有起色,表示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比较可爱,比较亮丽。西方文字包括英文“ROSE”,玫瑰的形容词就表示美好的意思。这个“玫瑰红时期”画的是什么呢,也还没有画到中产阶级,画的是卖艺人家,马戏团的小丑、马戏团的空中飞人等等。就是马戏团这个大家庭里面的代表人物。

  第三个时期是“原始时期”。毕加索在这个时期受到很多非洲艺术因素的影响。他最先看到是在法国的南部,就是在康城阿蒙特卡罗那一带法国东南部沿地中海,离地中海还有一小段路。所以他当时有一个代表作叫亚威农的少女》,这些姑娘们是黑人。还有,毕加索注意到了非洲平面的面具,还有非洲某个地方的雕塑。把这些加起来,他把欧洲文化原始化,画出脸谱一样的非洲人的面貌,这个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从这个时候起就已经摆脱了欧洲比较传统的横向画的一些行为的传统。第四个时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时期,叫“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的立体画是将一个立体的物体或者人体分成很多很多面,而这些面同时出现在画布的平面上面,所以这个时候就是把世界整个拆开来看的,这个当然也是受了他的前辈、法国画家塞尚的影响。

  塞尚说,我们不光注意光的作用,不光注意色彩,也要注意本身物体的结构,要有一个节奏的感觉。所以从塞尚起把颜色推到次要的程度,把物体的重量感、体积感作为绘画的用心所在。这种看法到了毕加索的时候,索性把整个世界打破了,每样东西都变成一块一块的,这个时候叫做“分析的立体主义”。等把世界拆散以后,觉得够散了,这个世界已经可以改造了,于是再拼拢来就变成了“复合的、综合的立体主义”。这个时候就看出样子来了,看得出物体的样子来了。

  就是这个变化,把整个世界解构了以后又再把它重新拼装,这样两次一来一往,西方的画就在毕加索的手里有了一个极大的革命。所以从毕加索起,后来的画派,包括“未来主义”,很多很多主义,还有抽象主义等,很多画派都是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里面重新得到升华。如果大家看过夏加尔的画《我和我的村庄》,一个码头三角形,码头里面还有马,这些人物都是几何构图,或是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菱形,诸如此类,一个画里面有几何图案的感觉。很多人的活动都在几何图中进进出出来表现。所以毕加索既承先也启后。

  从变形时期到表现主义

  再下一个时期从1918到1925年,差不多7年的工夫,是古典时期。他又回到中世纪去了。他在这个时候多看罗马的壁画,多看希腊的大理石的雕刻,所以他就画了很多古典作风的画,再接下来又遇到了他的早年的一个实验,就是“变形时期”。所谓变形,不光是物体变形,尤其是人物要变形,这个时期的画比较不容易看,一般的观众看到这个地方,有的人会不喜欢,有的人就没有耐心看下去,你必须坚持看,要看出道理来之后,有一个巧力进入这个门就深入毕加索了,如果你不欣赏毕加索的变形时期的话,你对毕加索的三昧还没有把握住。

  对于他这在这个时期的画我有几句来形容,四肢异位、手脚交错、五官互调,眼睛鼻子都换了位置,画丑为美,我们才可以深入进去了解毕加索。说到这里讲一下,西方绘画在中世纪的早期交替的时代还是平面的,到后来要把握这个现实感,就有两个技巧。一个叫透视法,就是说从此地到远方,如果两条平行线到远方交于那一点,就是说我们画成第一批画的深度,到底有多远要画出来,近者大,远者小,叫透视法。

  还有一个,物体哪边是背光、哪边是向光,就是明暗烘托法。有了明暗烘托,我们知道物体跟光的关系,有了透视我们知道物体远近的关系,有纵深。这是西方画写实的两大坐标,可是毕加索更进一步。因为传统的画是用两度空间,一张画布有多长多宽是两度空间,可是要画出三度的立体感来,有多远有多亮要画出来,这是二度空间来暗示三度空间。

  毕加索灵机一动,他怎么样呢?他加上一个空间,二度空间要来表现四度空间,第四度是什么度呢,就是时间,将时间带进去。因此你看到他的画里面的人物,一只耳朵在下面,一只耳朵在上面。可是在下面的地方还是有一只耳朵,就是等于是在反反复复,毕加索想把这个动感,这个动作的方向跟这个物体能够联系起来,他做了很多暗示。你如果把这个看出来之后,你就觉得毕加索很有趣,他并不是在乱画,他是一个老顽童,他在跟我们捉迷藏,你要把这个老顽童抓住了他就不变了,你才真正进入毕加索的奥秘了。这个变形时期来来去去,后来他就始终没有摆脱过。他有一幅画,叫做《少女在照镜子》,你看到这个少女有一半是穿着衣服的,有一半是裸体的,有一半肋骨也看见了。他要画少女照镜子的三个状态,一个是穿衣服,一个是脱衣服,一个是X光照的,你要看出这三种情况来就行。

  然后他又到了“表现主义时期”。表现主义有所感,有感情,有思想,有不吐不快的一种感情压在心底,必须要奔放出来。印象派是北欧的、南欧的画家,比如法国的马蒂斯是画印象的,到了北欧日耳曼民族有一种哲学思想,有一种悲情是画表现主义的。

  毕加索为什么也画表现主义,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不够人道,尤其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因为纳粹把犹太人灭种,纳粹的暴力,所以激发起毕加索打抱不平。世界大战在欧洲是1939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那么在这个之前的两年1937年,那时候纳粹已经抬头了。而这个时候西班牙正在内战,西班牙当政者跟纳粹是相通的。所以,就在1937年的5月的某一天,正是赶集的时候,西班牙北部的一个小镇,就有一架有着纳粹的标记的飞机,飞到这个小镇来,投燃烧弹,一路烧过去。因为新发明这种燃烧弹要试验一下,就拿活人来试验。三个半钟头这个小镇上死了2000多人。当时当时巴黎正在做国际商展,西班牙政府请毕加索画一幅画来参加,毕加索就画了《格尔尼卡》。

  最后,我再讲一讲他的田园时期,他的晚年因为经济情况很好,所以就爱住哪里就住哪里。他就从巴黎搬到法国东南部地中海沿岸靠近康城,靠近蒙特卡洛。有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制陶的地方,他就向这些陶工请教如何制陶,他建议他们如何做得更美,他也就做了很多。于是那他们的生意就更好了,大家都很感激他。附近还有一个地方在海边,他的《安提贝夜钓》就是画这个地方的,这是他晚年所住的地方。

  他晚年还有一个说不上的时期,因为他前前后后做了很多,就是把古代的、他的前辈画家画的名著拿来变掉,比如说莫奈,就是印象派最早的前辈。他画的一幅画叫做《草地上的野餐》,草地上两个绅士和两个女士在野餐,这两个女士穿的也很少,他并没有把这两个女士说成两个女神,说这就是法国中产阶级普通的市民。巴黎人很愤怒,就说你要重新去画,所以这个画稍稍变一下就会引起很大的波动。毕加索就把这幅画又变了一下,把两个绅士拿掉一个,变成一个绅士。所以这就是毕加索一生的发展。

顶部
[广告]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3-28 22:42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82092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21世纪艺术网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