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张晓刚的“假照片”油画艺术
boyun (白云)
西瓜
Rank: 8Rank: 8



UID 2
精华 20
积分 1384
帖子 384
威望 1384
艺术币 159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1-3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4-22 17: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张晓刚的“假照片”油画艺术

  国画长久以来一直在收藏市场当老大,但近两年来,油画开始后来居上。来自雅昌艺术网的当代中国油画指数显示,2005年之后油画的指数从2300点涨到了近7000点,这一年间的涨幅是过去5年总共涨幅的3倍。

  其中,张晓刚油画作品近两年在拍卖场中活跃异常,价格涨幅巨大,投资收益居前。从2004年至2005年,张晓刚油画作品共上拍29件,成交26件,成交比率达到创记录的90%,总成交金额也达到了829.3682万元。“大家庭”系列是张晓刚的油画代表作,近期在拍卖市场中尤为受到藏家的关注,成交价格极为理想。从市场反应来看,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价值正在被重新估计,随着国内收藏力量的大肆介入,张晓刚油画作品的后市发展尤值得期待。

  张晓刚1958年生于云南,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现居北京,为自由艺术家。张晓刚充满了人文关怀的作品是当代艺术所蕴世故的中国情境的最佳体现。他作品中的历史主义因素不仅仅是伤感和怀旧的情调。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他运用近现代中国流行艺术的风格表现革命时代的脸谱化肖像,传达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这种对社会、集体以及家庭、血缘的典型呈现和模拟是一种再演绎,是从艺术、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发的,因而具有强烈的当代意义。

  张晓刚是新潮美术运动以来颇富代表性的画家,也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中国艺术家之一。在80年代,他与其它“西南艺术群体”的画家以一种前卫姿态参与了当时人文主义的反思与建设运动。那时他的画风还带有表现主义倾向,之后他转向达利式的超现实主义幻象。一直到1993年以前,他在几种不同风格之间变换,寻找个人的语言。很偶然的,他被旧照片所触动,开始创作“全家福”系列作品,最终形成了区别于其它艺术家的面貌。这一系列作品,以单调的色调,矫饰的光影,来描绘那些面目雷同神情拘谨但又摆出明显被摄姿态的人物,而毫无来由的色块与红线,既像是老照片上的疵点,却也无形中增添了超现实的气氛。它们无疑是对特定时代意识形态压制人的个性的批判,但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所谓的个性解放的商业文化氛围中,都以不同的方式在模塑着社会成员的行为与心理,因此他的反思具有某些普遍意义,这也是这一系列作品引发持久关注的原因吧。

  张晓刚在骨子里是个忧郁的人,他早期作品十分混乱(从画面上看),以为那是一种思绪,一种纠缠不清的思绪,也许就是自闭症的反映,也许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压抑”造成的,我想。看这些画,我似乎总能看到画背后有一个焦虑的紧皱眉毛的张晓刚,局促不安,像一个六根不净的和尚或犯了戒条的神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张晓刚实际上是在营造某种“假照片”的效果——对已经被“修饰”过的历史和生活进行“再修饰”。在这种“再修饰”的过程中,人们所熟悉的“绘画效果”,诸如色彩和笔触的处理,都有意识地降到了最低的限度,剩下的只有一段被模糊掉的历史和生活,一个个在公共的标准化下顽强挣扎的灵魂,一张张似乎平静如水但又充满恼怒情结的脸,在矛盾中生息的暧昧使命代代相传。

  90年代以后张晓刚创作出的《全家福》系列,不但标志着张晓刚本人艺术成熟期的到来,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某种成熟。这幅画有着“全家福”系列作品的典型特纫。画面用一种暧昧的灰调子传达老照片的黑白效果,模糊的人物形象像是保存不佳的失真,女孩的面目似曾相识,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相称的世故的警觉,眼睛里闪烁着犹疑的光。而脸颊上的黄色光斑以及领巾的鲜红,仿佛对照片的修饰,既增添了画面的视觉性,又使其意蕴更趋狡杂。关于作品背后的观念,艺术家是这样表述的:“在那些标非化的‘全家福’中,打动我的除了那些历史背景之外,正是那种被模式化的‘修饰感’。其中包含着中国俗文化长期以来所特有的审美意识,比如模糊性、‘充满诗意’的中性化美感等等。另外,家庭照这一类本应属于‘私密性’的符号,却同时也被标非化、意识形态化了。 正如我们在现实中体会到的那样,我们的确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之中。在这个‘家’里,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去面对各式各样的‘血缘’关系—亲情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在各式各样的‘遗传’下,‘集体主义’的观念实际上已深化在我们的意识中,形成了某种难以摆脱的情结。在这个标非化和‘私密性’集结在一处的‘家’里,我们相互制约,相互消解,又相互依存。这种暧昧的家庭关系,成为我所想表达的一个主题。”

  张晓刚自述

  ……我的艺术感觉一直比较倾向于某种“封闭性”“私密性”一般来讲,我总是习惯于“有距离地”去观察和体验我们所处的现实,以及我们所拥有的沉重的历史,这样讲,井非意味着我要试图去接近一个“愤世嫉俗”的遁世者,也许这完全是自己的性格和气质的原因:我常常下意识地要站在事物的背面去体验某种隐藏于事物表层之下的那些东西,那些被人称之为“隐秘的东西”比如人在冥想时的状态,对我来讲是最具魅力的时刻,也许由此注定了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关注重大社会问题的“文化型”艺术家,更不可能成为某种科研型”的样式主义者,我总是习惯将艺术与“生命”、“心灵”一类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相信直觉胜于对观念的探索.依凭体验胜于借助知识,注重情感而又仰慕理性的光芒,它们总是要在自己的判断中起作用,使我的艺术感觉常常会以某种“内心独白”的方式流淌出来,无论是从目前的“梦幻系列”到“手记系列”,还是到目前的“家庭系列”,我都会自然而然的离不开那种“内省”和“私密”的基调,我个人认为这种东西是很重要的,因为艺术应当体现出一个人所特有的气质,我总觉得,艺术首先应当是个人的,然后才是公共的当然,如果你进入了历史,艺术又再次成为个人的,对我而言,艺术首先是体验式的,它的决定因素取决于一个艺术家对某一类语言的偏爱和执着,“当代性”和“前卫性”不应当成为一种对立于个人感觉的文化判断,这中间包含着一个艺术家对当代文化的投入状态和体验深度,记得曾在一本书中读到英国实验艺术家爱德华多。

  保罗兹说过的一段话,对我很有启发:“一个人很容易获得正确的想法,但却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或者有正确的方式而缺乏正确的想法”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在我们的工作展开之前去假设一种所谓的“当代性”、“前卫性”的标准,不论你从什么样的角度出发,最后的问题还是要落实到一种方式上,落实在作品上。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07-4-22 17:44
photo-2.jpg (26.05 KB)
 
2007-4-22 17:44
2007040310043299167.jpg (19.32 KB)
 
2007-4-22 17:44
2007040310043248227.jpg (14.98 KB)
 
2007-4-22 17:44
2007040310043268882.jpg (16.08 KB)
 
顶部
[广告]
mccClane (nick)
芝麻
Rank: 1



UID 125
精华 0
积分 33
帖子 18
威望 33
艺术币 48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5-2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5-27 12:28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http://www.nethand.cn






顶部
tee
芝麻
Rank: 1



UID 20
精华 0
积分 28
帖子 7
威望 28
艺术币 23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2-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6-6 21: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画得挺有趣的
不过感觉不太美

顶部
carolran
豌豆
Rank: 2



UID 6891
精华 0
积分 32
帖子 22
威望 32
艺术币 54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8-11-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11-1 14: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添加 carolran 为MSN好友 通过MSN和 carolran 交谈
呆滞的眼睛,凝结的压抑的气息~~~~~~~画家要表达什么东西??
反正偶是看不懂了~~~~~~~~~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3-28 20:12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8695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21世纪艺术网 - Archiver - WAP